朗月秋风,春祭冬藏,天人合一,家国相望,万千心事都有先人帮你次第安排妥帖。节日,其实就是属于文化、属于亲情、属于家国情怀的重要提醒,是体现生命活力和文化创意的时刻。每逢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便很感谢祖先的奇思妙想,提醒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重要的事情。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综合学习实践活动,是南师大盐城实验学校着力开发的的校本课程。《正月十五闹元宵》、《情浓棕香话端午》等节日文化学习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的精品特色课程。
今年中秋节,学校整合教研力量,开发并实施了中秋文化综合学习实践课程。中秋节前,初中部在校长室的指导下成立了中秋文化综合学习课程项目开发小组,校长室从创意到实施细节进行了详尽的指导。承担项目开发的初二语文备课组的老师群策群力,很快形成了课程架构。杨年红、陈国英老师是项目开发的主要负责人,她们按时拿出了《中秋文化知识读本》的初稿。总校长周静忠亲自审定文本,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上周五(农历八月十二)早读时间《情满中秋》的文化读本已经发到全校学生手中,利用早读时间朗读描写中秋和月亮的古典诗词。朗朗的书声洋溢着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活动化,体验家国情怀
今年中秋假有点特殊,三天假期的最后一天才是中秋节。这样,寄宿制的“南师大”学生在中秋节下午必须返校,而不能与家人共进团圆晚餐了。南师盐实是这样安排中秋文化实践活动的:假期中,学生阅读中秋文化读本,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中秋节中午,学生在家中吃团圆饭,体验亲情温馨和团圆幸福;中秋节晚上,各班组织学生观看科普片《神奇的月亮》并举行全校性赏月活动。

晚上八点三十分,中秋月已升至半空。各班学生高高兴兴地来到灯火通明的大操场。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学生分班围成一个个圆圈,席地而坐,开始了独特的“校园团圆节”。
各个“圆圈”的活动异彩纷呈。有的“圆圈”望月抒怀,放声朗读古典诗词,投入的神情,飞扬的神采,表达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神往。
有的“圆圈”玩着“飞花令”:带有月字的诗词接龙比赛。“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朗诵一浪高过一浪,还有的孩子故意“犯规”抢答。初一5班的高嫣阳说:“第一次和老师、同学一起过中秋节,坐在草坪上赏月亮,吃月饼,玩飞花令,真新鲜啊!”

有的“圆圈”玩起了“击鼓传花”、“丢手帕”等游戏,“中枪者”须进行才艺表演。这不,初一(1)刘泓甫“中枪”了,正表演笛子独奏《明月几时有》呢,大家还推荐了马丁伴唱,掀起赏月的小小高潮。朱漫同学说:“今天中午我爸爸因为工作忙,没能回家吃团圆饭,是我的一点小遗憾。参加学校的中秋活动,我的小遗憾就消散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让我感到很温馨。”杨蓉老师把学生活动的视频发到家长群中,家长们纷纷点赞。徐诚浩的妈妈点赞道:孩子们好好开心啊!


还有的“圆圈”像模像样的玩起了“貂蝉拜月”,“圆圈”中间的小桌上摆放着“祭月”的月饼,以“敬畏自然”的主题了解中秋文化内涵。初二10班羊欣怡兴奋地说:“中午在家里体验小团圆,晚上在学校体验大团圆,这是我过的一次最快乐最难忘的中秋节!”
温柔的月光下,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传得很远,很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