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篇

古城扬州游学侧记
鹿鸣文学社小记者:朱漫 王点
为了开拓学生视野,南师大盐城实验学校于2018年11月15日至16日组织初一新生进行了扬州游学活动。游学活动的主旨为:探索世界,定义未来。
润扬森林公园是学生们一致认为最受欢迎的项目。其活动丰富多彩:森林探险,射箭,骑马,真人cs,卡丁车,骑马……其中最富有挑战性的,森林探险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五班的孟子豪同学在老师和全体同学的鼓励下,战胜了自己,走完了全程。他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做事一定要坚持,只有不断的努力才会成功。”大家纷纷为他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所感动,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一班的韩佳慧同学在走完全程后,意犹未尽地说:“好想再玩一次啊!玩的过程中虽然很害怕,但结束后却又想再来一次。”
扬州博物馆里文物琳琅满目,一排排文物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热情的导游引领同学们观览这千百年来的历史,讲述女娲与伏羲背后的故事。被称为镇馆之宝的雾蓝釉白龙纹梅瓶,是世界上仅有的三个之一。扬州博物馆的梅瓶是保存最完整的,饶有兴致的同学们发出一阵阵赞叹,整个博物馆里洋溢着浓浓的书香味。
游学活动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很多同学表示:期待下一次的春季游学活动。

第一次与马亲密接触
初一(4)班 陈冰

“扬子滔滔,钟山威威……”大巴车上传来欢快的歌声,连校长都情不自禁地为我们竖起大拇指。期中考试刚刚结束,学校就组织了游学活动。这不,在去扬州的大巴上,同学们兴奋的歌声就是停不下来。我一边听同学们唱歌,一边猜想:这次游学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呢……
没有想到的是,在扬州第一次骑马居然是这样的——
刚到骑马场,就看到了八九匹马,白色的,棕色的,还有黑色的……我有些迫不及待了,想象着自己骑在马背上像电视剧中的女豪杰一样驰骋……

终于轮到我了,我骑的是一头白马,身材高大,看上去气宇轩昂,这适合巾帼英雄驾驭。我有些紧张,毕竟是第一次。深呼吸一口气,坐上马背。我立马能感受到他的呼吸,天哪,真不可思议!
“骑马时千万不要大叫,这样会刺激到马!”工作人员提醒我们。白马小跑了起来,与前面的黑马默默竞争,哪怕黑马与栏杆之间的距离只有一厘米,它也想挤过去。但这黑马想必不甘把领头这么好的位置拱手相送(拱蹄相送?),只要白马一靠近,黑马就开始奔驰。我这白马也是个争强好胜的主儿,看黑马奔跑,就毫不犹豫地追赶起来。
它俩争强好胜不打紧,可苦了坐在马背上的我!不是往左颠就是往右颠,感觉随时都有可能从马背上掉下来,胃子里翻来覆去我开始害怕了,心里充满了不安:万一掉下来岂不是要被它踩上几脚?被这么大个家伙踩上几脚我怕是会残疾吧?

“叔叔,我这马太快了!”我小声地又急切地说。“快了你就跟我讲!”叔叔笑着说。哈,有他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可这话刚说完,他却又大喊着说:“快点!快点!"这些马听不懂我的话,却乖乖地听主人的话,又加快了速度。我被叔叔惊人的“记忆力”惊呆了,心里很是无奈。不过还好,有惊无险。大白马驮着一身冷汗的我终于到达了终点,我长长吁了一口气。
下马时,我可不想被同学们看到我的腿在抖,故意装出一副开心的样子,可是眼泪却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 “我以后再也不骑马了!”我大喊着。同学们先是大惊,后是大笑,把我这个威风凛凛的“女豪杰”笑得无地自容。有同学问:“你以后真的不想骑马了吗?”“不骑!”我抹着眼泪说。

可回校才几天,我又常常心驰神往地想:什么时候有机会再骑一次马呢? (指导老师:陈汇祥)

为我开放的菊花
初一10班 陈彦颖

在扬州进行研学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瘦西湖。
这本是件很兴奋的事,可是,那场拍照彻底打消了我的兴致----游学前的单科拍照,我就仅有两张,数学比预期的还要少三分,语文更是跌到了从未有过的低分。
“其实陈彦颖成绩并没有某某某好。”一个同学对另一个女同学说。
“我估计陈彦颖这次年级前十都考不到了。”一个男生压低了嗓子说。
同学们议论纷纷,我努力想排除这些声音,做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甚至想到那一刻变成一个聋子。可这些声音仍然传到了我的耳朵里。我感觉鼻头一酸,不过,我将即将涌出的泪,埋在了心里。
瘦西湖的绵绵细雨,打湿了我的视线,世界似乎变得模糊了。我轻轻哈了一口气,镜片上立即蒙了层白雾。湖边的垂柳已然失去春天袅娜的风姿,就像我此时失落的心绪。
随着大家的脚步,似乎无目的地走着,走着。突然,我的眼前一亮,一幅绚丽的景致扑进了我的视野,那是一片菊园——
许多菊花,紫的、白的、黄的……都竞相开放着。有的宛如紫色的舞裙,准备给爱跳舞的女孩儿表演时使用;有的宛如白色的发卡,戴在衣着朴素的姑娘的头上;有的宛如黄色的外套,为寒冷的少年们遮挡风霜。秋风中,她们正开得灿烂,她们都显得那么青春烂漫,她们只属于正值美好青春的我们。
一霎那,我释然了,世界还是如此美好。我不应让糟糕的心情去破坏了这份来之不易的美好。那时,我突然涌起一份感动,这绚烂多姿的菊花,似乎为我而开放。我想,我也会像她一样,在萧瑟的秋风中缤纷绽放。
秋雨中,我和同学们一样,快乐地与这些为我们而开放的菊花合影……(指导老师:张春华)

温暖之旅
初一3班 刘吉雅
期待已久的扬州游学如期而至,我们一路欢歌笑语顺利抵达扬州。参观了双博馆,游玩了润扬森林公园,学习了何氏家训,逛完了东关街,也欣赏了拥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称的瘦西湖,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在润扬森林公园发生的一幕。

那是在润扬森林公园游玩结束准备返回集合点的时候,大家疯玩了大半天后每个人都很疲惫了,公园那么大,返程的路显得如此的遥远,因此大家都在翘首企盼着景区服务车的到来。
终于一辆服务车缓缓驶来,大家都很兴奋,恨不得立马飞上车去。我们班男生体力显然比女生好的多,只见他们甩开膀子,像离弦的箭一样朝着车子飞了过去,把女生远远的甩在了身后。我们女生也不甘示弱,一个个顾不上形象,撸一撸袖子,使出吃奶的劲,咬紧牙关紧紧的追过去。可是,当女生到达服务车时,男生已经全部坐在了车子上。我喘着粗气往车上扫了一眼,发现车上的座位已经全部男生坐住了,早已没了我们女生的容身之地。
此时,女生由于狂奔而涨红的脸上无不挂着失望和沮丧,不住的唉声叹气:“唉,男生实在是跑的太快了!”我们个个耷拉着脑袋,一想到接下来的“漫漫长路”腿不禁又软了几分。正当女生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忽然听到一声:“下车!”我们转头一看,男生一窝蜂似的全从车上跳了下来,弄得我们女生有点摸不着头脑。


这时带头下车的李鑫同学笑着说:“你们先请。”原来班上男生坐下之后发现车上没有足够的位置给全班30个人坐,就自发的下了车,把座位让给我们女生。
我们正想对男生道声谢,他们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着集合点跑去了。于是我们全部女生包括班主任高老师都开心的上了车。大家上车后都会心的笑了,因为我们感受到了男生的绅士风度,而这却是我们在校园内没有发现的。初冬微寒的傍晚,我们班女生的心里却都涌动着一股暖流,这暖流来自男生的关心。
虽然短短的两天游学早已结束,但我相信我们团结友爱的七(3)班带着游学时的种种收获,在通往未来的路上一定会走的更远,走的更好!(指导老师:孙慧)


瓜州渡·雪浪花·飞花令
初一5 高嫣阳

“长江!长江!我看到长江了!”离江边还有百十米的距离,同学们就激动地向周围的小伙伴表达内心的欢喜。这里是扬州的一部分,称瓜州。故江边竖了一块碑,碑上写着“京口瓜洲一水间”这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走向观江台的边缘处,我被长江震撼了,我可以清晰地看到江上的每一处水纹,深切的感受到长江的宽广。这段江水不似壶口瀑布那儿那般豪情万丈,好似被扬州的柔情感染了,向东缓缓流去。江上来往的船只发出“呜——”的声响,回荡在江面上,回荡在岸边的岩石上,回荡在我们心中。
“我们就在这里围一个半圈,玩飞花令吧。”老师提议道。“好!”老师的建议让同学们心潮澎湃,在长江边,吟诵长江的诗,该是多么特别的一个记忆呀!

游戏开始了,第一个同学倏地站起来,面朝江水道:“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他好像被这景、这情给感染了,声音里带着平常所没有的豪情壮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同学们一个个都争抢着似的,前一个话音还未落后,一个便腾地站了起来,面朝长江吟诵古诗。情至深处,举起右臂,向长江画了个半圆。终于轮到了我,我默默的在心里回忆了遍《春江花月夜》,朝着江水富有感情地朗诵起“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很快,便轮了一轮,大家都意犹未尽地看着老师。想再来一轮。可惜,下面还有其他有意思的项目,没有时间了。我们只好退出这幅惊艳的画卷,但这终将是我们心底最深刻美好的回忆。(指导老师:李心琪)



烟雨潇潇游古城
初一6班 杨语桐

初冬潇潇烟雨中,我们来到古城扬州,作一次穿越时空的游学之旅。千年的聚散离合全部凝在这雨中,只恍若一场长长的梦。古城的双博馆,让我心醉。
走进那座深棕色的建筑,只觉两个字:庄严。导游的声音不算大,却清晰地传遍了大厅。总感觉这里有很强的界限感,谁也不可能拥有它们,可却有太多的人爱上了它们,拼命去感受、去融入。

上了二楼,第一眼看到的竟是一条船——当然不可能是普通的船,那可是一条唐代的龙舟啊!再仔细看,它居然是用整根的楠木雕空而成的。古代人民是多么聪慧灵巧啊!千百年前那个丰饶权威的大唐盛世,不正是这充满智慧的人民创造出的吗?
而真正让我惊艳到的,便是那极稀少、极珍贵的青花瓷了!一转身,瞬间我竟有些眩晕——那不是紫,也不是蓝,更不是黑 ——一时间我竟找不到词语形容那颜色。良久,方才灵光一闪:“黛玉”,比夜空更深邃、比大地更有厚度,那是黛青色!深黛底色上萦绕丝丝缕缕白色纹样,再凑近了看,竟是一条龙,白色的龙。龙首向天高高昂起,龙须仿佛在随风飘摆,龙爪有力地张开。他还没有眼睛,给他点上一对神气活现的大眼睛,也许就能腾空而起了吧!

“瓷青的夜”,多形象多贴切的比喻!就好像蓝是极致的玉的颜色,青便是瓷在熔炉中忍下烈火切肤之痛、流尽泪水熬成的极致的瓷色。凝视着那盏瓷,我真害怕我会沉入那久远的历史长河,醉倒在她黛色眉眼里。
乐天曾云:“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脆”,多美丽的字眼,说在口里,便有薄冰碎裂的美感。真正的好瓷,一定是脆弱而清高的。尽管现在很多瓷都是结实的,但我还是喜欢易碎的瓷。像林妹妹,美正美在药香和病娇;而瓷要脆弱才惹人爱。钻石清高是应该的,她生来属于橱窗;但瓷不同,瓷生来属于人间的平凡人家,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能保持这样一份气度与优雅,不正是最难能可贵的吗?
出了大门,仿佛是从一场很美很美的梦中醒来。烟雨潇潇,古城扬州,我遇见了你,整个冬天都有了暖意。(指导老师:瞿祝兰)

雕版印刷 见证历史
初一7班 毕柔安

“下面每个人都可以来体验一下,亲手尝试一下。”解说员阿姨一边微笑,一边用手指着桌上的三块雕版印刷的模板——“何氏家训”。
我们早已迫不及待,一个个恨不得踩在凳子上,将手举到天花板上。我激动地来到第二块模板前,仔细地回想着解说员阿姨所说的雕版制作的四个步骤,将桌面上所需要用到的材料逐一对号入座。在解说员阿姨的指导下,我将创下成长中第一次体验雕版印刷制作《何氏家训》拓本的一个记录。
首先上墨。我拿起一块方形的刷子,沾上墨,在模版上均匀地刷开,将每一个突出的字上都平铺了一层墨汁。似乎差不多了,我便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拿起一张洁白平整的宣纸,屏住呼吸将纸盖在了已经沾满墨汁的模板上。
紧接着就是最后一步了,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又拿起另一块较大较平整的方刷,按照由上至下、从左往右的顺序轻轻地刷了起来,目的是要将字印上去。解说员阿姨忽然迅速地阻止了我,我一脸疑惑地心想,:我做错了哪一步?正当我下意识地看了手中的方刷时,我顿时明白了-----原来马虎的我不小心将方刷拿反了,怪不得用起来不方便,闹了个笑话。
好累啊!终于完成了,我“庄重”地将宣纸提起,满足地看着它。虽然纸放上去时全歪了,但是字迹很清晰。我慢慢地卷起它,生怕折坏了一点儿。
看着桌上的模板,我忽然想起昨天在双博馆里一位叔叔雕刻字的情景:他坐在凳子上,背微微向前倾,神情专注地一笔一画认真地雕刻着,他的耳朵里塞了两个耳塞,对我们视若无睹,仿佛置身于空旷的宇宙。而现在的我,十分钟都觉得自己累的够呛,别提坐着持久地耐心地刻字了。想到这,我的心中不禁对这位叔叔顿生钦佩之情。
雕版印刷见证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它既为古代知识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为现代文字的印刷奠定了重要基础。(指导老师:张春华)



且游且思
初一2 单馨阅

期中考试刚过,学校组织我们初一年级到扬州进行为期两天的游学活动。
来到扬州,当然首先要参观一下这里的博物馆,双博馆蕴藏了扬州千年的文化,陈列了各种艺术品,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艘唐代的龙船,透过玻璃仔细端详着搜历史悠久的传传,粗糙的船身充满了年代的沧桑感,他不如其他艺术品那样完美无缺,它只有残破的木片,更不如他们那样色彩斑斓,他只有昏黄的暮色,可是他却是一种象征,一种独特而深沉的美。

游览了整整一天,晚上便是小聚会了。饭厅里,动感的音乐播放着,我们都忍不住随着音乐舞动起来。吃完饭,精彩的节目一个接一个,台下掌声雷动,大家都卖力的为这次游学增添色彩,青春何其动人啊。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何园,在这里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何园是晚清时修建的是一个中西结合的园林。走进何园,真可谓处处皆风景,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和清新淡雅的花草树木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画卷。我们穿堂入室,惊叹着如此精巧的设计,圆形拱门和波形的地砖,还有清澈的鱼塘、漂亮的小洋楼,处处是巧夺天工,好一个世外桃源。
何家之所以出了那么多有成就的人,是因为他们良好的家训,我们在解说员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我十分认同孝敬亲长之规,虽然我们是住校生,无法每天回家,但也应该多为含辛茹苦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啊,他们并不追求物质享受,他们所要的只是陪伴,只希望他们的孩子们开开心心,便满足了。
不知不觉中,两天过去了,扬州一行拉近了同学们的距离,也让我们每一个人受益匪浅,真让人意犹未尽啊。(指导老师:赵梦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