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南师盐实新闻“活动 探究”课程纪实
记蔡正宇记者的回答
记者蔡正宇言传经验
蔡记者来南师盐实做讲座
记蔡记者来我校知道新闻采访和写作
小记者采访大记者精彩瞬间
“大记者”与“小记者”
——南师盐实新闻“活动 探究”课程纪实
新的学期,八年级的同学们一打开语文书,就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单元——“活动.探究”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新闻。这个单元为同学们开出了三个任务单: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为了帮助同学们顺利完成任务,9月9日晚上,学校荣幸地邀请到盐城电视台的蔡正宇记者与八年级的同学们零距离接触。当晚,蔡记者循循善诱地指导大家如何进行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同学们也自告奋勇地在现场当起了小记者,即兴采访蔡记者。双方生成了不少精彩的对话,令人拍案叫绝。
下面是同学们截取整个活动中的精彩片段,写的一篇篇新闻特写。让我们跟随这些“小记者”的文字,到现场去看一看吧——
“请问是什么让你坚持这么多年的记者工作呢?”
“我想,是热爱吧!记得在我第一次采访时,心情是又兴奋又紧张,在一次次的采访与写作当中,我热爱着这份职业,所以我才能坚持当记者十二年。”
蔡记者很认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似乎从他的话语中读出了许多:自豪、坚定、快乐……
“那您是否想过放弃呢?”一位同学又问。全场都寂静了,每个人都屏息敛声,大家都在等待着记者的答案。蔡记者握紧了手中的话筒,身体微微前倾,然后,没有丝毫犹豫地响亮地吐出了两个字:
“没有”。
全场的同学都舒了一口气,也都更加清晰分明地感受到了蔡记者的坚定,像一座巍峨的大山,屹立不倒。“我想我会一直干这份工作,直到我退休,但在这之前我是一定不会放弃的。”
“您怎么看待那些狗仔呢?”
蔡记者的语气明显有些激动:“狗仔根本不能算是记者,他们完全丧失了记者的职业道德,只是为了博人眼球就制造了一些无中生有的谣言。真正的记者是为了报道事实。我会坚持自己的初心。”
我的心中升腾起了对蔡记者由衷的敬意,他当记者并不是为了去制造谣言以讹传讹,而是报道真相。十二年之久,他也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还是坚持着,前进着。
在蔡记者结束讲话后,我们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来表达对记者的敬意。
热爱不止,初心不忘。
伴着明亮的灯光,眼前的人瞬间高大了起来。
洪亮的声音,来自这里,来自眼前的蔡正宇记者。这是南京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主楼一楼报告厅中的主角,来自盐城广播电视台的大记者。9月9日晚,首届新闻讲座在这里进行。
蔡记者镇定自若,面对同学的提问应答如流,双方精彩的对话,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一位同学自告奋勇,像一支箭飞速地站了起来,拿过话筒,问出了他一直想问的问题:“记者您好,请问您做记者,家人是支持还是反对呢?”他一脸期待,就像一个年幼的孩童一样,满心欢喜地向大人要糖吃。
蔡记者愣了一下,随后就如和蔼的父母般温和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当然是支持啊,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是吗?家里人支持我做记者,也是为我考虑,不是吗?”
讲台上的蔡记者,不再是那个令人生畏、崇敬又陌生的蔡记者了,而是一个循循善诱、温和的老师了。
那一番话,似如千斤石,掉进了哪位同学的心中,也调进了我的心中,激起了千层波澜。又似一番春雨,洗礼了我们幼小的心田。这一番话,令我、令所有人终生难忘。
蔡记者没有一丁点记者架子,慢慢的和我们沟通,让我们领悟到了人生价值的意义,找到了未来前进的方向。
良久,声如惊雷的掌声响彻全场,这是对记者的谢意,也是对那一番话的谢意。
这次对话,改变了我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也让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蔡记者在台上坐着,滔滔不绝,向同学们传授自己的经验。同学们聚精会神,整个礼堂都静了几分。
“好了,同学们有什么想采访我的吗?”一位男生立马举手,“好,那位男生。”男同学脸上的惊喜十分耀眼。“请问,在你这十几年的记者生涯中,有什么事,是令你最难忘的呢?”看来那位同学对蔡记者的故事很感兴趣啊!
蔡记者沉思了一下,“有,那是一个很有趣的事……”几分钟后,“还有什么问题呢?”“你认为记者这行业怎么样?”
这一次,他没有任何迟疑。“记者的责任,在于……”他显得有些激动,那位男生也受其感染。“谢谢你的回答。”记者回以笑容。“还有谁……那位女生。”只见那位男生坐下,一名女生又迅速地站起来。“请问,当记者,语文要很好吗?”看来那位女同学在听到蔡记者的话后,对记者这门行业产生了向往。“其实没有多大的要求……”
时间在同学们的提问中悄悄逝去。“好了,这次讲座到这里为止了,谢谢同学们的配合。”他面带笑容站起来。“啪啪啪啪……”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将蔡记者送出礼堂。
同学们离开礼堂时,有人说,新闻好有趣。还有人说,记者这门行业真有趣,甚至有人说,这个世界真有趣。
偌大的报告厅内,整届初二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蔡记者的指导。“有谁想来采访一下我吗?”蔡记者话语刚落,底下的同学们就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好,那位同学。”杨老师为一个男孩递上话筒。没被选中的同学虽心有不甘,但还是转过来去仔细听着他的问题:“请问在你职业生涯中采访过的最离奇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呢?”蔡记者含笑看着那位男生,回答道:“可能就是,有一个湖的水用之不竭,而雨季也不会爆涨。”
同学们有些疑惑,都想探探其中的奥秘。“原来是因为这条湖还连着一个更大的湖呢。”蔡记者轻松解决了同学们的疑惑,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那你采访的第一个新闻是什么呢?心情又是怎样的呢?”那位男生又问道。记者思考了片刻道:“是关于城市垃圾摆放问题。当时是有些激动紧张,但经报道后解决了垃圾问题,心里有些自豪了。”
男生坐下来了,同学们纷纷把握机会,都积极举手,好问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好,那位男生。”观众席传来一阵叹息声,未被选中的同学都十分失望,我也沮丧地放下手,只好听听别人的问题了。“请问怎么样才能采访出好的新闻呢?”男生问道。
“要刨根问底。”蔡记者认真严肃的说,“记得有一次发洪水,一位记者现场采访,却得知救灾人员已经离开。普通人都会离开,而他却开着车追上了救灾人员。最后那篇报道还成了一个有名的新闻,获了奖呢。”同学们若有所思,都拿笔记下了蔡记者的指导。
一个个的问题,一双双积极的小手,蔡记者耐心的解释,我身旁的那位同学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蔡正宇先生不愧是经验丰富的老记者!”
九月九日晚上,南师盐实主楼大厅内灯火辉煌,初二年级的同学正聆听盐城电视台蔡正宇记者的讲座。
“同学们,下面我们互换一下身份,你们来做记者采访我,请大家举手发言。”蔡正宇记者微笑着说道。大家听到这句话之后似乎很激动,都“哈哈”笑了起来,情不自禁地说道“采访?”眼里还发了光,一个个跃跃欲试。
八1班同学率先获得发言权,他问记者:“请问您做记者这么多年来遇到过最奇怪的事情是什么呢?”
蔡记者认真回答道:“要说最奇怪的事,就是射阳的一个池塘了。这个池塘下雨天水从来不会溢出来,干旱的时候水不会枯竭。后来问了专家才知道,这个池塘下面有一个暗河,天旱暗河会补水,下雨天水就从暗河流了出去。”这看似简单的问题,无意中让同学们长了一个知识,大家惊叹地“哦”了一声。厅内同学们与蔡记者的对话声以及同学们的欢笑声,充斥了整个主楼。
问答渐渐进入高潮,举手的人越来越多。这时,一位同学提出了全场最有意义的一个问题:“是什么让你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十二年?”
这问题似乎把蔡记者给难住了,他思索了一会儿,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只是因为心中的那份热爱,那份童年时就有的梦。”同学们听后沉寂了几秒。是啊,也许真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热爱一份事业,完全可以坚守十二年。蔡记者的讲座做得很成功,同学们热情掌声时不时从报告厅传出,响彻整个校园。
讲座结束之后,我还常想:蔡记者能为心中的一份热爱而坚持十二年,我为什么不能呢?相信这一场讲座一定会给同学们的新闻写作带来帮助,也希望同学们能向蔡记者学习,为心中的那份热爱,坚持下去!
他坐在主席台的中间,头顶是明亮的灯光,前面是一张张期待的笑脸。
他,就是盐城电视台的蔡正宇记者。他正在教同学们如何进行新闻写作和采访。只见他坐得笔直,慷慨激昂地讲起自己的经历,不时冒出一句搞笑话,逗得同学们忍俊不禁。
“新闻采访时要提有深度的问题,不能大而空,还有选取不同的角度。我给你们讲一个鲜活的例子。我的一位同事采访帮助治理长江泛滥的武警,他们提前撤离了,记者问:‘为什么你们提前撤离呢?’武警说:‘不想给当地政府添乱,任务已完成了。’这表现了军民的鱼水情。他写的报道后来获得国家新闻一等奖。”蔡记者自豪地说。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小记者,现场采访我吧!”蔡记者微笑着鼓励道。
甲同学自告奋勇,急切地举起了手:“蔡记者,请问您的偶像是谁呢?”
蔡记者朗声笑道:“范长江,你有点八卦!提有意义的问题!”。待甲刚一坐下,乙同学就腾地跳起来:“老师,你遇到的最奇特事件是哪一次呢?”
“最奇特的事就是射阳那有一条河,不旱也不涝,结果问专家,可能是有地下暗河的缘故。”接着大厅里“唰”一片地举起了手,迫不及待地做“小记者”。
我发现周围的同学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蔡记者,有的拿笔记,有的笑着点头表示同意,还有的拍手叫好,老师们也在认真仔细地看着听着。身边的丙兴奋地说:“讲得真好,我感觉新闻写作被我拿下了。”
蔡记者的指导生动又形象,有趣又精炼,大家如拨云见日,一下子看透了新闻采访,写作的本质和方法,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记得我第一次采访时,晚上激动地睡不着觉,拿着话筒时还很紧张……”这是蔡记者第一次采访时的感受。”
上周,我校十分荣幸请到蔡正宇记者为我们讲解新闻,我们与蔡记者进行一番深入的畅谈。
“您好!蔡记者!在您长达数十年的记者生涯中,有什么事情对您最有触动呢?”一位同学站了起来,字正腔圆地向蔡记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有!”蔡记者的脸上流露出回忆的神情,“有一年,我们去采访一个洪区,想找到救洪抢险的官兵们,却得到他们已经撤离的消息。
我本想放弃,可同组的同事却问道,他们走了多久?当地负责人答道,‘半个小时。’同事说,‘追!’
那里的路十分难走,颠簸了几个小时后,终于追上了他们,下车时,我觉得自己的胃里翻江倒海。这次采访,我们拿到了第一手资料,突然感觉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蔡记者的脸上突然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这时,一位同学站了起来:“您这么长的职业生涯中,有没有后悔当记者?”
蔡记者的神色郑重了起来:“我可以十分认真地告诉你,没有!即使去再脏乱的地方采访,再危险的地方采访,我也甘之如饴。记者是我的工作,再苦再累,我都要去!”
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能停歇,这是对蔡记者的敬意,也是对所有热爱自己工作的人的敬意!
报告厅中,喧闹的人群渐渐地安静下来。所有的同学和老师都将目光聚焦到了那刚刚拿起话筒的男生身上。那位男生并没有因此而胆怯。相反,他像一株小小的白杨,腰杆儿挺得笔直,声音洪亮地问出了他的采访问题:“请问蔡记者,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有没有一次采访,让您终身难忘?”
全场一片静默,目光又齐刷刷地移向蔡记者。蔡记者清了清嗓子,说:“在我十二年的职业生涯中,还真有一次。”
“那时,我才刚成为一名记者。当时,有座城市发生了洪灾,大坝就要决堤了,许多武警官兵前去防洪。这时,我们电视台的领导让我们前去采访那些武警官兵。当我们意气风发地赶到现场时,现场什么人也没有。打电话一问,原来所有武警官兵已于半小时之前撤离了。我们沮丧极了——采访还怎么进行?”大家也随着蔡记者的讲述,轻蹙眉头,或惋惜,或感慨。
“可是,我们都不想放弃!”蔡记者斩钉截铁地说,“我和同事们思来想去,觉得只有一个办法——追!我们先去问了武警官兵的撤离路线。然后带着采访的器材,自己开着一辆车去追他们了。我们在泥路上颠簸了几个小时后,终于追上了他们!当我们问及为什么会提前撤离时,他们说‘既然抢险结束了,继续留着就是给人添麻烦’。”
“后来,我们就从‘继续留着就是添麻烦’这个主题入手,写了一篇报道。这个报道因为角度新颖还获了一个大奖呢!”蔡记者脸上洋溢着自豪,“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记者写新闻稿,不光要尊重事实,还要角度新颖、独到。另外,没有人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轻言放弃,要有不怕艰难险阻的决心与勇气!”
蔡正宇记者的话音刚落,报告厅内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大家都在心中为这位蔡记者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他个子不算高,皮肤黝黑,头发短而密,看上去特别精神。
会场里,他端正地坐在讲台前,绘声绘色地为同学们做讲座。他向我们讲解了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技巧。每讲到一个难点,他都会耐心的问一声“听懂了吗?”就像一位母亲教一个孩子走路那样体贴入微,让人感觉温暖。他温柔亲切的话语一直回荡在耳畔,像一首轻松欢快的乐曲。
同学们听得格外认真,整个大厅里没有一丁点杂音,只有笔纸摩擦的“沙沙”声。五百多双眼睛像聚光灯一样,聚在那一点,生怕错过一个精彩的画面。
讲完了技巧,接下来是我们最喜爱的提问环节。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起来双手,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拿到话筒的同学一下子就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同学的问题:“请问,您觉得做记者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话音落下,同学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蔡记者也思考了良久,才郑重的说道:“我认为做记者最重要的是诚实。”全场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虽然记者只是一个平凡的职业,但蔡记者用多年的亲身经历,向大家诠释了一名记者的道德操守,这也是光辉人性的体现。
作为一名学生,又有多少人能够一丝不苟,全心全力坚守这个责任?我们要向蔡记者学习,即使平凡,也要做一个平凡中不平凡的人。
不知不觉,讲座拉下帷幕。也许今后不能再见面了,但是蔡记者的形象永远会铭记在我的心中。
他坐在主席台的最中央,浓眉大眼,圆长的脑瓜里灌满知识。平易近人的蔡先生今天把最严肃的一面展现出来了,因为他要召开“记者会”。
9月9日傍晚,在我校会堂里,数以百计的“记者”手持“武器”,入座会堂。
下午7时30分,蔡先生正式开始他的记者会了。
“各位记者,首先我非常感谢你们的到来,我是盐城电视台的蔡正宇记者,今天的主题是‘记者,是一份什么样的职业呢?’”。
紧接着,蔡记者讲解了很多关于记者这个职业和新闻采访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过程中,蔡记者细心观察,抓住一个没有认真工作的“记者”。
他站了起来,紧张的握着话筒。
“你认为记者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
“不清楚。”这位新手记者答道。
“想知道吗?”蔡记者顺势而下。
“当然。”“记者”尴尬的笑了笑。
“记者就是我,所以你得把注意力放在我的身上。”
会堂里一些听懂的“记者”默默地笑了。
讲完了,下面到了提问时间了。一个一个勇敢而又调皮的“记者”纷纷举手提问。问了好多“不正经”的话题。比如“您工资多少?”“您的夫人也是记者吗?”一系列无关紧要的问题惹得会堂里一阵喧闹,这位资深的记者镇定自若,他以自己幽默而严肃的方式化解了。
最后,蔡记者表示:“记者是一个非常高尚的职业,又得要冒着生命危险,有的会拖累家人。”我们要尊重新闻,更要尊重报道新闻的记者们。
下面是“小记者”们的精彩瞬间——


